close

 


不知現今大學裡的學生團體組織如何?


當時,國內大學有一個統一的組織形式:學生活動中心。


 


學生活動中心下設若干(六個)委員會,例如聯誼委員會,康樂委員會,服務委員會,學藝委員會,總務委員會等,分別包含全校聯誼性社團、康樂性社團、服務性社團、學藝性社團等。


 


每個委員會的主席由各該屬性質的社團產生,這些主席共同組成學生活動中心,負責人稱為總幹事。


 


至於總幹事如何產生?當時學校的設計很別緻,學生活動中心的總幹事不由社團產生,而由學生代表會產生,產生後,稱為學生代表會主席,立即兼任學生活動中心總幹事。


 


學生代表會的組織,則是班代表與系代表,是理論上的學生權力機構,跟社團不同,學生代表會代表全體學生,必要時,必須保衛全體學生的權益。


 


大學裡的社團或學生組織,往往是人才的初級訓練場,許多後來在社會上卓有成就的人,其實在大學時代,都曾經或多或少在社團或學生組織中歷練過。


 


例如我大一時,系代表改選,我是班代,有學長要選系代表,來向我拉票。


我還記得在昏暗的宿舍,學長來拉票的情境,甚至,我還記得他的表情。


他的名字叫羅仁權,後來的中正大學校長。


 


其實,當時機械系還有一個有名的學長,叫姚翰生,得過大專盃辯論賽個人第一名,他跟蘇文斌競選學生代表會主席,蘇文斌當選。


 


我大一時,參加全校英語演講比賽,與國語演講比賽,獲得雙料亞軍,蘇文斌主席大概因此發現我,他當時騎著一輛摩托車,經常跑來找我。


 


我會成為學生代表會副主席,其實是蘇文斌的栽培。


 


並非每個擔任學生組織領袖的人都眾所周知,我當時因為是國語、英語演講比賽雙料亞軍,又是辯論校隊,及擔任跆拳社長,算是比較有名。


 


擔任學生代表會主席後,應該更廣為人知,但是我羞怯不喜交際的性格,使得別人只能由校刊上讀到我的名字,卻很少親自認識我。


 


當時經常聽到的一句話,就是:「原來你就是海歌!」


 


有一次,在香港的三舅來台灣,媽媽包了一輛計程車,跟三舅到處走走,他們到學校來看我,在校門口,攔住一位同學,問:「請問,海歌在哪裡?」


 


那位同學就帶他們去看課表,告訴他們怎樣找到我。


 


記得有一次,在活動中有一位漂亮女生,我還豪性大發的對她說:「學校裡妳想認識誰?我去找來介紹給妳」。


 


這種誇耀的性格跟我的真實性格不符,所以我記得這件事。


 


很久以後,在社會上,遇到一位當年系友,他對我說:當時我們都預測,你會是我們系比較有成就的一位。


 


讓大家失望了。


沒有人知道,學生代表會主席一年還沒當完,我的內心,已經開始崩塌。


 


 


 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海歌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