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4530  星期五

 

昨天趕手中的工作,下午沒睡覺。

 

工作趕完,上網寄走,晚上約11點就寢。

 

半夜醒來,以為過大半夜,看鐘,才一點33分,似乎已無睡意。

 

貓咪躺在我鋪蓋的中間,睡得很沈。

 

又睡著,作夢,夢見小學同學鄭玉茗。

 

好像在個樓上辦公室,她開門進來,我十分驚喜,跟她交換電話。

 

她低頭寫她的電話時,我問:

「妳跟林亞男有聯絡嗎?」

 

她點點頭。

 

「太好了,有人要找她」,我說。

 

我要留自己電話時,一個小紙簿竟然每頁都寫了東西,翻來覆去,找不到一張空白的。

 

要寫電話時,竟又想不起自己的電話,唸了幾遍,唸出在台灣的電話。

 

醒來,兩點48分。

 

有點鬱悶,甚至悲傷。

 

老了,老是懷念小時候。

 

從前有個老和尚,一生修行,徒弟無數,有一天,徒弟發現他失蹤了,床頭留下一張紙:

「夜深忽夢少年事,夢啼妝淚紅欄杆」。

 

老和尚也不敵對少年時的懷念。

 

 

海歌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5) 人氣()

2014529  星期四

 

清晨陰雨,溫度4C

貓咪外出,不敢走出門廊,我坐在門廊陪牠一會兒。

 

中午氣溫達到12C,牠就跑得無影無蹤。

 

貓咪一生下來就被遺棄,多倫多的動物保育人員找到牠時,判斷牠在野外獨自存活大約一個月,只找到牠,牠的兄弟姊妹都未找到。

 

保育人員判斷,貓咪大約是20112月初出生。

 

Tina去收養時,所有的小貓都退縮,只有這隻貓咪對著她喵喵叫。

Tina說:「就這隻吧!」

 

我對Tina這個敘述非常注意。

為何只有這隻貓咪不退縮,反而對著Tina喵喵叫呢?

 

必是冥冥中之緣分。

 

 

海歌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3) 人氣()

 

2014528  星期三

 

陰雨寒冷,氣溫7C

 

早上放貓咪外出,太冷,我自己不出去,蹲下來,隔著紗窗縫看他。

 

他一回頭,看見我留在門後,也轉回來,站起來,隔著玻璃上升後露出的紗窗,湊近我的臉,不斷嗅著。

 

他的動作,像是探望一個因為受傷而落後的同伴。

 

我想,他預期我跟他一起外出。

 

一隻躲在樹蔭下的貓,是一個陌生、渾不相干的物種。

一隻每天睡在鋪蓋邊的貓咪,卻像一個小孩。

 

哺乳類的相近性,實在太大。

我已經完全理解,貓跟人類之間的連結(attachment),那跟人與人之間的,完全相同。

 

貓咪進入我的生活後,特別想起鹿橋的著作「人子」。

 

「不知甲蟲的文化如何?」---我記得「人子」中的一句。

「今後,一百年不吃甲蟲」,好像另外有這樣一句。

 

貓,狗也一樣,其實具有細膩的情感,他們親近著我們,只是我們無感。

 

今天也是Tina去童軍組織上班的第一天,聽到她喊著:「我去工作囉,掰掰!」,我立刻抓起茶杯,下樓看她開車離去。

 

以前她們出門,我都隔著落地窗看,她們回來,喜歡大叫一聲:「回來啦!」,我就會回應:「喔,回來啦!」,那時住地下室,還會立刻跑上來看。

 

現在比較少隔著落地窗看她們離去,她們回來時,我也只會在她們經過電腦房時,淡淡問一句:「回來啦?」。

 

陰雨寒冷,產生許多對孩子們,包括貓咪,的眷戀。

 

 

海歌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3) 人氣()

2014527  星期二

 

今天有ASME的演講會,講者Dr. KwanGit介紹。

 

11點半正在準備場地,Dr. Kwan跑進來,是個消瘦的退休人士,一口無暇的英語。

 

今天的講題是:「Green House Gas Emission Intensities of Bitumen Recovery Processes」。

 

演講十分成功,Dr. Kwan33年的豐富經驗,現在手上仍有一億元的研究計畫。

提問者很多,講完,很多人圍著跟他講話,這是演講成功的標誌。

 

坐在底下,我也感覺十分驕傲。

 

會前Theodor也感謝我,上一場演講會我正在台灣,相關的準備文件託Tina帶到會場交給他,他特別感謝。

 

下午還是睡,真糟糕。

 

 

海歌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2) 人氣()

2014526  星期一

 

凌晨一點半睡,三點半醒來,睡不著。

 

四點多天開始發亮,隱約似乎鳥鳴。

 

五點15,坐起來,看貓咪睡覺。

 

牠本來臥在我的棉被中央,我被擠到墊子以外,牠睜開眼,發現我坐著,也爬起來,湊近我,看我。

 

甚至,牠向上爬一步,用爪子搭在我的腿上,湊近我的臉,看我。

 

牠在看我為什麼不睡。

 

那一刻,牠不像一隻貓,像一個人。

 

如果牠會說話,一定會問:怎麼不睡啦?

 

 

海歌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1) 人氣()

2014525  星期日

 

以為今天可以沒時差,下午還是昏,躺在沙發睡到晚上六點多。

 

前兩天去Canadian Tire 買了一個instant canopy160元。

這使得,今年的帳篷旅行有全新的高檔裝備,有六人帳,及這個遮篷(或說涼亭)。

即使下雨,也可坐在canopy下觀雨、喝茶。

 

暫時把七月整個月,八月上旬,及九月上旬留下來,準備去BC做百里屋之旅或靚湖之旅。

也許八月下旬去秘魯。

 

自台灣歸來,努力恢復早讀。

 

父親酷愛閱讀,去世前,不再閱讀,可見,失智使人慢慢喪失閱讀能力。

我好像也慢慢喪失閱讀能力。

 

從前正常的早讀約在2個小時,不知不覺,早讀漸漸縮短,或短至十幾分鐘。

 

今日閱讀Spiegel訪問法國教授Thomas Piketty,他的著作「Das Kapital im 21. Jahrhundert21世紀資本論)」發人深省。

 

Piketty發現:「Die Rendite des Kapitals übertrifft auf Dauer die Wachstumsrate der Wirtschaft(資本利得長期超越經濟增長率).

 

他說:「Die ökonomische, technologische und kapitalistische Rationalität haben nichts mit der demokratischen Rationalität zu tun(經濟、科技及資本合理化與民主合理化無關).」

 

他發現:當前私人資產佔經濟表現(Wirtschaftsleistung)的比重已經慢慢接近第一次世界大戰前的水準。

 

他發現:資產重分配是第二次世界大戰產生,戰爭使得30%的資本重新分配。

 

他對於世界性的貧富差距加大提出的對策是:「eine globale Besteuerung des privaten Reichtums zur Bekämpfung der Ungleichheit(用全球性的對私人財富加稅對抗不平等)」。

 

讀這篇訪問,有以下的思考。

 

今天的世界,是全球化與科技精進的結果,好處是,大家的生活水平提高,壞處是,財富集中及壟斷,一無所有者永世不得翻身。

 

從希臘、葡萄牙失業青年的暴動,到阿拉伯世界年輕人的暴動(被帝國主義稱為「阿拉伯之春」,並利用來打倒一批阿拉伯領袖),到美國年輕人的「佔領華爾街」,到不久前台灣年輕人的反服貿,都是同一性質,都是感覺永世不得翻身的年輕人的暴動。

 

馬英九政府急於藉由服貿協議獲得中國大陸的讓利,挽救台灣經濟凋蔽。

但是他可能沒想到,獲得的讓利,有多少百分比,可供在台灣內部做財富重新分配?

 

Piketty計算出來,第二次世界大戰,讓30%的資本(就是財富)獲得重新分配。

那麼,馬英九的服貿協議所獲得的讓利,能否計算出,有多少,是重新分配給社會大眾的?

 

若服貿所獲得的讓利,只是繼續集中在少數人手中,讓房價繼續攀高,讓年輕人更加永世不能翻身,那麼,或許,也怪不得台獨人士能輕易煽動年輕人反服貿,以及反這個,反那個。

 

這個社會被許多自然的規律支配,只是世人渾然無知。

 

如果,資本主義不能產生健康的財富重新分配,讓一無所有者的福祉被帶動向上,那麼,戰爭就會介入,用暴力產生重新分配。

 

這一條規律的介入,看來難免,介入的時機,也許迫近。

 

 

海歌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3) 人氣()

Close

您尚未登入,將以訪客身份留言。亦可以上方服務帳號登入留言

請輸入暱稱 ( 最多顯示 6 個中文字元 )

請輸入標題 ( 最多顯示 9 個中文字元 )

請輸入內容 ( 最多 140 個中文字元 )

reload

請輸入左方認證碼:

看不懂,換張圖

請輸入驗證碼