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
20171231   星期日

這次回來,陰霾天居多。

昨天下午出太陽,猶豫了一會兒,決定不去墓園工作,最後打消念頭的原因,是想起雷射燒掉老人斑後,護理小姐說:避免曬太陽。

這次回來只去墓園工作一次,其實大的原因是邊際效應有限,墓園的大樹都被砍倒,茅草也在控制範圍之內,即使多砍一些茅草,到明年夏天,恢復的情況是一樣的。

 

今天行李秤重,超重很多,重新打包。

除了帶走全部EmilyTina幼年時的陶土作品,主要帶了縫紉機,及一個大炒菜鍋。

心中的景象是,高樓將會在未來的某一天,突然破毀,一個完整的家,及家當,將瞬間全部放棄。

 

除了要提早帶走有記憶的物品外,能用的東西,能順便帶走,就帶走。

 

這次回來,特別感覺智力退化,老是忘東忘西。

今天跟電腦下棋,怎麼下,每個角落都全部被殲滅,十分懊惱。

坐在沙發上睡著,醒來把棋局倒回去,重下,贏50幾目。

 

父親到85-90歲的階段,才逐漸失智,他的問題是住在老人院,每天對著單調的天花板,沒有環境刺激。

 

我能給自己什麼環境刺激呢?

 

有一次,父親說:你看對面的高樓。

我走近窗戶,看對面的高樓。

父親說:小三就在那樓上。

小三就是弟弟,父親失智後,他的意識中,仍然有弟弟獨自住在高樓這件事。

一點都沒錯,弟弟住在南崁的一棟樓裡。

 

Spiegel曾經追蹤報導一個早發性失智的家庭,男主人是個醫生,家族有早發性失智的基因,四十出頭發病,四五年後去世。

發病後,病情進展很快,一兩年,就失去語言能力。

他的妻子也是四十出頭,有生理需要,開始在外面有男人。

 

失智的醫生對於妻子在外面跟人上床非常激動。

 

父親失智後,潛意識裡仍然有弟弟獨自住在高樓的記憶。

那個德國醫師失去語言能力與行為能力後,仍然對妻子在外面有男人感到激動憤慨。

 

這表示,在語言能力、行為能力、認知能力失去後,人的潛意識裡,還有最後一塊。

 

這一塊,是什麼呢?

 

我推測,可能是一種情境感知。

情境感知,讓人仍有悲傷,或荒涼,或喜悅。

我的語文功課,其實並非為了語文,而是為了維持情境感知能力。

 

有一天,我失智到不能言語,不能自理生活,我要像父親一樣,潛意識裡,知道EmilyTina安全幸福的活在某個地方。

 

那應該是我生命最後的安寧。

 

 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海歌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