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
2015330  星期二

 

Immer wieder Kopfschütteln」,Spiegel, Nr.11, March 7, 2015, pp.32-34

 

「再三搖頭」

 

這是前天閱讀的文章,幾乎是第一次讀到這樣的報導,敢於赤裸裸的揭露美國在烏克蘭事件中的說謊。

 

文章大意是說,每當Breedlove,美國派去當北約最高指揮官的人,公開宣佈,「俄國又如何如何派兵進入烏克蘭」時,Merkel總理府的人就搖頭。

 

美國不斷發佈俄國如何侵入烏克蘭東部的消息,但是,德國自己的情報機構,Bundesnachrichtendienst (BND),卻顯示,美國人說謊話。

 

其實美國人一直說謊話。

在別的地方,美國人怎麼說,世界就怎麼相信。

但是在烏克蘭,歐盟有自己的強大情報偵搜能力,美國人說謊話,德國心知肚明,只是一籌莫展,只能搖頭。

 

不久前,德國總理Merkel與法國總統Hollando聯袂與Putin達成烏東停火協定,但是和平不符美國利益,美國逕自宣布,把大量攻擊性武器送至烏東,支持基輔在烏東繼續作戰。

 

美國在全世界煽風點火,製造戰亂,從中取利,已是長久之事,但是,為何在烏克蘭發動戰事?其戰略目的何在?

 

這是有趣的問題,因為烏克蘭戰事傷害美國自己,而它竟然不知道。

 

俄國靠石油為生,必須油價在每桶90元以上,俄國年度預算才夠。

 

美國因而發動油價戰爭,讓油價低於每桶90元甚多,美國人計算,只要持續五年,俄國就垮。

 

可能美國認為,五年太長了,發動烏克蘭戰爭,可以縮短俄羅斯垮台的時間。

 

但是,在烏克蘭與俄國交手,是錯誤的戰略選擇。

 

首先,在歐盟家門口戰爭,不符歐盟利益,歐盟要和平,美國偏要戰爭,導致歐盟主要國家對美國產生戒心。

 

其次,油價戰爭,再加上烏克蘭戰爭,進一步驅使俄羅斯靠緊中國,即使未來壓力解除,俄羅斯的記憶中,會有一段時間,留存著「必須與中國友好,以防萬一」的記憶,這對中國有利。

 

烏克蘭戰事中,美國唯一的利益,是淘空烏克蘭國庫,把烏克蘭獲自歐盟的46億歐元援助,盡可能搬回美國(美國派了一個烏克蘭裔的美國人去當烏克蘭財政部長,這個女人並沒有烏克蘭國籍,是臨時發了一個給她),同時讓烏克蘭成為美國在俄羅斯門口的一個傀儡政權。

 

但是這讓歐盟心寒,歐盟跟俄羅斯一樣,也將與中國友好,預留將來受美國打擊時的自保選項。

 

因而,美國發動烏東戰爭,對中國有利,而美國從來不作對中國有利之事。

 

美國歷來都產出具有高度戰略視野的人士,如季辛吉,布理辛斯基。

這幾年來,美國已經喪失戰略視野,產生的,都是歐巴馬、希拉蕊這種人,這種人的特色是,在低層次事務上聰明犀利,卻在高層次事務上愚笨不堪。

 

選擇在烏克蘭發動戰爭,試圖加速扳倒俄羅斯,是一個完全錯誤的戰略選項。

 

別的不講,光是讓德國、法國如芒在背的感受到:「原來說謊的是美國」,以及「美國不顧盟友利益」,就已經是美國莫大的損失。

 

可以聯想,亞投行事件中,歐洲國家不理美國的恐嚇,競相加入中國領導的新興金融機構,也是美國發動烏克蘭戰事的眾多後遺症之一。

 

人要笨了,神仙難救。

等著看歷史轉彎。

 

 

 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海歌 的頭像
    海歌

    我自橫舟向寂寥

    海歌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